最近讀到這篇以前中學時代國文課的文章,感觸大不相同。

在現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這篇文章值得重新讓人省思與正視。
司馬光身處在宋代,出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西元1019年11月),歷仕仁、英、神、哲宗四朝,神宗元豐年間,撰 《資治通鑒》二百九十四卷。哲宗立,拜尚書右僕射,在相位八月而卒,為北宋名臣與史學家。

他最有名的小故事應該是小時後他跟一群小孩在院子玩耍,院子裡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上,並掉到缸裡就要沒頂,別的孩子見出了事,都趕快逃跑,司馬光 從地上拾起一石塊,將水缸打破,缸裡的水流了出來,小孩因此得救。

可以看出他在當時的臨危不亂且臨機應變的能力相當強,現在的孩子個個得天獨厚,資質也相對提昇,但是能否有這樣的急中生智的能力呢?

這篇古文其實淺顯易讀,網路上也有很多翻譯的白話文,不管是古文或是翻譯後的白話文,我都鼓勵大家有空來好好閱讀一番,因為在幾百年以前的文章裡面,可以窺見當時宋代社會跟現今的台灣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居然是一樣的,尤其現在網路發達,許許多多的人都藉由網路來分享各自的財富以及生活物質,「炫富」一詞因此產生。

分享是一種有好東西想跟大家分享喜悅的心情,但是現在漸漸地變質成為一種炫耀,因為有許多的人藉由這樣的行為而感到成就感,可以在網路上得到其他人的注目以及羨慕,這樣的風潮因此改變了大眾的想法,原來在網路上寫分享文或是貼照片,就是要有讓大家讚賞及稱讚才是有面子的,不然怎麼會有FB的『讚』這個潮流呢?

讓我們來看看宋代的司馬光如何以這篇家訓來告誡兒子司馬康要以儉立名,卻要以侈為戒,以此篇家訓告知後代子孫皆當知道身體力行,更應當告誡後代,讓他們知道前輩的風俗。

訓儉示康    司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栗、棗、柿 之類;餚止於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餚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 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參政魯公為 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餚、果,故就酒家觴之。」 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 眾。」公歎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 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御孫曰:「儉,德之共 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 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衛靈 公,史輶知其及禍;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 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


我僅將摘錄文中幾句話來談論: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一般人都以奢侈華靡為光彩,我心裡卻認為節儉樸素才是美德。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別人都笑我固執鄙陋,我不以為這樣有什麼不對。

現在的人不也是這樣?
看到別人開著老舊的二手車,嘴上不說,從他們車旁經過時卻帶著睥睨的眼光。然而看到名貴的跑車呼嘯而過時,卻都一致帶著崇拜的眼光看著那已經開過的跑車身影。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近年來社會風氣更是奢侈靡爛,僕役穿得像讀書人,而農夫也穿上了絲鞋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餚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 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近來做官的人家,如果沒有官家釀造的好酒、來自遠方的奇珍異味,食品樣式不夠多,器皿不夠琳琅滿目,就不招待客人;常常要籌備幾個月,才敢發出請帖。如果不這樣,人們就爭相批評,認為他 太吝嗇。因而不被風氣感染的人大概是很少的了!

這兩句話,是不是讓人感到很親切呢?因為現代的社會也是如此啊!如果要請人吃飯或是三五好友要聚餐約會,沒有找一間像樣的餐廳可是不行的呀。更何況要是家中要宴客,沒有準備山珍海味、陳年老酒更是失禮至極,會被認為小氣或是不上道的呢!

尤其現在網路流行許多開箱文,或是食記之類的文章大受歡迎,在這一片風潮中尤其以高貴高檔又裝潢華麗的餐廳名店最為被人注目,讓許多人把每個月辛苦賺來的薪資甘願貢獻在這樣的美食之中而引以為傲!

所以漸漸的這樣的文章,讓愈來愈多的人都加入了這樣的行列,誤以為這樣才是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

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只是一般人的常情, 從節儉到奢侈容易,從奢侈回到節儉困難
御孫曰:「儉,德之共 也;侈,惡之大也。」-御孫說:「節儉,是一切德行的共同根源;奢侈,是罪惡中最大的。」
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能節儉,就能減少慾望;有地位的人少有慾望,就不會被外物 役使,可以依正道行事;一般人慾望小,就能謹慎做人,節約用度,遠離罪過,豐裕家業

試想,為何沒有那麼多人把圖書館的資訊、書局的介紹或是讀書的心得文競相分享在網路上呢?
因為很少人去逛圖書館跟書局,而且愛讀書的人似乎也很少時間上網,是嗎?

對,也不對!
而是看書的人不一定有時間把心得文寫在網路上,就算有文章也很少人瀏覽,更不要說有人按讚或是分享,因此或許也有這樣的一些小眾人群固定在閱讀這些心得文,但是這不是社會的主流文章,更不是大家最重視的生活分享,所以沒有人覺得這是該被提昇、被拿來提倡的社會文化運動。

節儉,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相反地,是一切德行的共同根源!所以並不是節儉就代表貧窮,節儉也不是小氣,更不是寒酸。
我想,現代的許多人並不是不願意節儉,或許只是價值觀被扭曲了,忘了從前古聖先賢的模範與教訓,卻一味追求名牌衣物、跑車、豪宅與美食,別忘了!古有名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沒有人知道明天後天甚至是十年、二十年或者是五十年、一百年之後的事情,也許有人認為只要活在當下,先滿足了當下的慾望之後,其餘的不管!然而,如果哪一天我們自己或是我們的孩子,後代子孫有一天要過著借貸度日,卡債滿身,受不了而燒炭自殺或是鋌而走險去做一些違法不當、賣淫聚賭,那活在當下就為了快樂那麼一下還是很重要嗎?

比較是人的通病,現代的人都愛這樣做!

從孩子在哪間明星學校讀書,請了幾個家教,有沒有出國旅遊,在哪裡又買了房子,何時又換了車;比較直接的就在臉書貼上「戰利品」的照片,或是到哪個高檔餐廳的照片,百貨公司血拼的戰果分享等等,我好奇怎麼沒有人分享如何廢物利用,或是小資源大變身之類的文章呢?

也可以貼上自家電費的帳單照片讓人參考如何節能省電,給大家一個模範?舊衣新穿、省油大作戰,我想這些都是大家很需要知道的方法,只是這樣的文章似乎不蔚為社會主流風氣。

相反地,新聞媒體整天都在報導,民眾不畏物價高漲,仍然大排長龍去排隊所謂的「秒殺」麵包、蛋糕、甜點飲料等等,而去看看這些高人氣的美食單價無一不高得驚人啊!

但是奇妙的是,多的是物美價廉的商品乏人問津,高檔又貴得離譜的商品卻是賣到缺貨,所以現在的社會物價高漲實在不無道理。

有空的人不妨看一下這篇司馬光的『訓儉示康』,想想何者為是?何者為非?

想想我們的生活要受人的影響還是傾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聲音。

記住!不要作生活的奴隸,卻要作生活的主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in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